年份
|
2014
|
模式名称
|
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模式(“四节一网”)技术体系
|
模式类别
|
农业生产
|
简要描述
|
针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现代农业技术优化集成配套明显不足、农户生产管理水平差异较大、水肥药等物资过量投入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且整体质量呈下降趋势等突出问题,禹城站的研究人员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的支持下,通过试验示范,构建形成了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模式(“四节一网”)技术体系。其主要包括:(1)“节水”。末级灌溉渠系工程配套建设,用水计量到户的测量计量技术,农田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与调水决策系统,按用量收费水价改革与灌溉用水者协会管理机制,同时,结合畦田规格与畦面结构改进,提高渠系灌水利用效率20%与农田节水潜力20%-35%。(2)“节能”。研究采用小麦带状旋耕、玉米免耕种肥同施技术,开发了配套播种机械。扶持成立了股份制农村合作社配备中型农业机械,耕地集中连片形成适度规模联合作业,改农户独立分散传统耕作为集中联合保护性耕作,降低无效作业10%、节约耕作用燃油50%以上;缩短农事作业时间、延长玉米生长10天左右采用中早熟小麦搭配中晚熟玉米品种,实现了稳定小麦亩产500公斤左右、增加玉米亩产700公斤以,形成了全年亩产1.2吨粮高产种植模式技术。(3)“节肥”。采用新型肥料结合测土配方优化施肥、种肥同施结合调节氮肥基施与追施比例,提高肥效节肥15%-20%,玉米增产40kg/亩;冬小麦在450-500kg/亩水平下,220-270mm的低水量灌溉配合15kg/亩施氮量,有效降低了氮素淋失的风险。(4)“节(农)药”。采用农田边际耕地乔、灌、草(杨树-紫穗槐-罗马甘菊、油菜)搭配种植,构建农田边界保护屏障;保护性嵌作种植结构:农田嵌作苜蓿、鲁梅克斯、油菜、黑麦草,诱导农田生物多样性;引入生物“导弹”和性诱激素进行田间害虫生物防治,利用2-3%的耕地,即可减少50%农药用量。(5)“农业信息服务网”,主要解决了适应我国农业特色的信息获取终端,获取大量数据的信息获取技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信息服务内容,农民可以用得起的信息服务价格,及可持续运行的信息服务模式。
|
推广效果
|
“节水技术”的应用示范,2010-2014年已累计推广近20万亩,得到发改委、水利部、农业部及山东省水利厅等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多次组织全国各省、山东省各地区及国外节水考察团到试区观摩学习,获得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水利报等国内多家新闻媒体的多次报导。 “节能技术”的应用示范,推动了禹城市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机销售量由2008年的7台增加到数百台以上,并通过土地适度规模机械化作业的改革,进行合作化保护性耕作方式,禹城每年仅小麦播种就可节约柴油近1300吨,增产玉米4320万斤。“农业信息服务网”的应用示范,开发了无线信息机、电话信息机、手机信息机等多种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接收终端,以信息个人定制、后台推送的服务方式,满足了农村“低成本、个性化”需求。目前在禹城已有98家涉农产业化企业、38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1万个种养大户入网,辐射带动了10万农户形成了覆盖全市每个乡村的信息服务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信息传播效率。2012年,该技术模式得到工信部的高度认可,授予禹城市为我国首个“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试点”县市,“现代农业信息化工程中心”同时宣告成立。总之,“四节一网”重点解决了灌溉用水节约高效、耕作管理简约高效、农田高产安全生态、农业信息低成本个性化服务等问题,编写完成“山东省耕地保育的功能区划、主体模式与经济机制”发展报告,为我国资源节约型高产高效现代农业试验示范提供了模式样板与技术支撑。
|
联系方式
|
欧阳竹,13701167675,ouyz@igsnrr.ac.cn;王春晶,13969203127,wangcj@cern.ac.cn
|
附件
|
2014/YCA/禹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技术与模式试验示范应用情况的证明.pdf
|
最后更新日期
|
2015-05-07
|